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夢想德國




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事職業學校
年級:一年級
科別:幼兒保育科
班級:幼一乙
學號:813038
姓名:朱禧真
書籍ISBN:9789866191466
參賽標題:文化大不同
中文書名:夢想德國
書籍作者:皮爾斯夫人林家羽
出版單位:柿子文化
出版年月:2013年09月
版次:初版

  1. 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皮爾斯夫人,本名林家羽,他寫過的著作有:夢想德國、為愛情造新命、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現在定居在德國,白天正職當媽媽、家庭主婦,晚上副業則是寫書人。
他是個台灣人,遠嫁到德國,在德國發現台灣人跟德國人的想法、觀念、生活狀態……等等都有些不同,用著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對方和自己的相同及相異點,幫助讀者貼身認識德國。

  1. 內容摘錄:
撿自己需要撿的,但不要讓貪心過了界;滿足我已經享有的,而那些更多的美好與福分,就該留給其他人及那片土地了。(p.25)
要送給對方的是花,不是那些絢麗的包裝花樣,花是主角,包裝紙再美,都比不上花所散發的自然之美。(p.36)
因為我開始學會,家是一個需要愛與溫暖去灌溉的地方,而這需要更多紮實的學習才能成就。(p.65)
如果只是為了工作就犧牲掉孩子的成長品質,想必國家的未來也不會有好的前景。(p.76)
一個企業要強盛很簡單,那就是視員工如己,讓員工們享有足夠的家庭生活與休閒時間,當人的核心生活幸福健康,回到職場上就願意為工作更盡心盡力。(p.104)

  1. 我的觀點:
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我們能夠隨手取得的物資,讓我們生活變得更便利,但有些時候,人們因為自己的私慾和貪心,而不珍惜身邊的物資,肆意的浪費與過度使用,反而造成地球很大的負擔。如果可以讓這些食物和物資再利用,就可以當助有需要的人,或是讓這片大地的資源可以做更有效的運用。例如:當衣服太多或是太小穿不下的時候,可以把衣服捐出去,送給育幼院或是各公益機構,提供有需要的人來穿,讓這些衣物可以再度被利用;當我們餐後剩下的廚餘、果皮,也可以作堆肥,當成大自然最天然的養分,如此也能孕育好的土壤,豐富的土壤也才可以種出好的農作物,供人們食用。我們用心善待這個環境,讓在大自然生活的動物、植物們可以好好的生長著,這就是一個良善的循環。

要讓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長久保持平衡與健康,鳥類可是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德國人甚至會把鳥類的事情當作是一件大事,因為鳥類可以幫樹木吃掉住在裡面的害蟲、幫花朵傳播花粉,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有美麗的花朵可以欣賞。在德國,有很多公路花圃,那裏總是採取誠實收費制,沒有老闆和員工,只會在旁邊貼著一張公告,表示每朵花多少錢,顧客可以自行計算自己採了多少花,需要多少錢,再把錢投到主人的錢筒中。我覺得要做到相信別人,真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現在世風日下,人的心不再單純良善,加上人性的貪婪,免費的東西沒有人不愛,無人看管的商店,總是惹人覬覦。但是,這些德國主人卻願意完全信任客人,相信他們會用良善的心來做買賣,相信他們不會貪小便宜,這樣全然且真心的信任,正符合孟子人性本善的主張,而這也是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期盼達到的人生境界。

現代人因為生活節奏很快,工作時間匆忙緊湊,三餐常常以外食來解決,德國的生活物資較高,加上他們覺得能夠常常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吃晚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讓他們養成回家吃晚餐的習慣。此舉不僅可以為自己省下一筆開銷,也因為晚餐時間可以跟家人團聚聊天,藉此更增進家人間的感情,讓家人關係越來越緊密。德國人對待物品的態度是很珍惜的,只要好好的使用,一張桌子、一張嬰兒床、幾套衣服都可以一代接著一代來使用,這些物品承載著很多人的回憶,而且這樣惜物的觀念,也會傳達給他們的下一代,孩子們看到父母的身教,心裡也會烙下這樣的惜物記憶。我個人十分欣賞這樣的惜物心意,對於傳承的意義也感到溫暖不已。

在台灣,小嬰兒都是被全家人捧在手心上的心肝寶貝,對他們的照顧總是無微不至,小心翼翼的,深怕小朋友跌倒受傷、天冷受風寒,凡事都不敢放手讓小孩有過多的嘗試,孩子被保護的彷彿是溫室裡的花朵一般;然而,在德國,父母親的育兒觀念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必須要給予尊重,父母的職責在於引導他們,放手讓孩子體驗生活,不管是溫煦的驕陽,嚴雪的寒冬,讓他們主動去適應大自然的差異,可以磨練生命的韌性,德國父母認為孩子的體力和耐力是需要訓練的,在人際互動中,也能學會彼此尊重,勇敢表達自己,而這些自尊和自信的表現,是比成績更重要的事情。

而提到對弱勢族群的關照,德國也是走在世界的先端。德國人通常不會把弱勢團體保護或限制在某個地方,反而積極協助他們進入社會,做好各種適應社會的準備,讓他們學習社會中的重要規則,才能應對進退合宜,不是永遠伸出援手,幫他們把所有事情都做好,而是要教導他們如何解決問題。深入了解德國的文化之後,發現德國人「給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的務實做法,才是給與對方真正的幫助。

  1. 討論議題:
1.在台灣,可以透過哪些方法,幫助大家養成惜物如金的習慣?
2.觀察一下台灣的社會現象,父母親對孩子的保護與不放手,可帶來哪些利弊得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