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日 星期二

荷蘭,小國大幸福



學校名稱:國立嘉義家事職業學校
年級:一年級
科別:幼兒保育科
班級:幼一乙
學號:813068
姓名:蘇家嫻
書籍ISBN:978-957-696-756-6
參賽標題:綠色生活-荷蘭
中文書名:荷蘭,小國大幸福
書籍作者:郭書瑄
出版單位:新自然主義
出版年月:2013年12月
版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曾在荷蘭居住多年,也有和不少荷蘭人打過交道;也曾經翻譯過一本荷蘭介紹書、合寫荷蘭文化觀察,因而接獲邀稿,而寫下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是以「綠生活、綠創意、綠建築」為核心寫下,從荷蘭人過度增加土地到自覺環境已被破壞,然而提倡環保替大自然做到最好的保護,節能減碳就是其中一項,荷蘭人用腳踏車代替汽車或提高稅率等,都是為了使大自然不再被破壞。

二、內容摘錄:
1.綠生活落實在交通工具上,荷蘭人規劃出腳踏車專用道、專用號誌、專屬停車場等等,甚至還有規劃出專屬的高速公路,因路面平整順暢,路線規劃完善,常是熱血單車客每日通勤方式。(p80~81)
2.除了腳踏車,荷蘭政府也利用提高能源稅落實節能減碳,芬蘭是最先開始的國家,1992年荷蘭也開始徵收。(p92)
3.綠創意落實在荷蘭成功的在這片水鄉澤國開墾出足夠的農地與放牧地,雖然國土不大,但也添加更多綠意;綠建築落實在荷蘭北方的羊角村,是座遺世獨居的世外桃源,在推廣觀光時,也不忘使用不破壞環境的綠建材,並且打造無車地帶,使用低汙染的電動船荷腳踏車。(p168~175)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是作者到荷蘭居住多年後所寫下的,主打訴求是荷蘭的綠色生活經驗,一開始提到荷蘭人在海上築堤防、大壩、內海水域阻擋、填海造陸、圩田等,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大的土地來開發,但是作者也提到「大自然是最謙卑的信徒」,多年後,水患頻傳例如: 「1953年北海水災」,導致堤防潰堤、形成水患,釀造出這種在害發生、建造圩田也常造成積水,每日需靠幫浦抽取,然而消耗大量能源,把能源白白浪費、築堤擋水不僅毀壞自然環境,連帶使當地動植物沒有棲息地,許多動植物最後都無家可歸,但是荷蘭人以為他們建造出這些堤防、大霸等,是他們足以引以為傲的事件,實際上竟然是對大自然來說可說是不友善的行為。

後來荷蘭人自覺不對也慢慢改進,並提出還地於海、重建生態區、漂浮建築、永續經營,提倡節能等政策,這些政策都是要保護大自然的行為,為的是不要再讓環境惡化下去,甚至讓那些災難不要在發生一次,書中也講述到荷蘭人把荷蘭的水線變成觀光車道,不僅能促進觀光也能在軍事方面上增加效益,如果有天有敵人入侵,也會因為凌亂的水線而迷失方向,有如台灣的鹿港老街,風車的功能則會從輾磨穀物到開發圩田又到抽水甚至到風力發電,換句話說可以是荷蘭人建造風車來取得食物,而風車開發圩田也建造荷蘭,讓荷蘭多增加一些新土地,可見風車帶給荷蘭和荷蘭人不同的變化。鬱金香是荷蘭的代表花朵,荷蘭人利用溫室技術來種植鬱金香,把鬱金香種在溫室裡,不只能夠不斷重複使用維持永續經營的概念,也能夠在有限的溫室內獲得最大的產量,甚至提升產量。

荷蘭也是首創野生動物高速公路之一,是專門給這些野生動物們穿越用的高速公路,讓野生動物們可以在這裡自由自在不受到欄杆拘束的奔跑。荷蘭最常出現的交通工具就是腳踏車,去任何地方旅行也都會帶上它,連車輛和行人都要禮讓它,騎腳踏車不僅能促進新城代謝,也能減少廢氣的排放量,真是一舉兩得。

荷蘭人除了個性較直來直往,還有養成斤斤計較省錢也省能源的習慣,因為荷蘭政府也會向人民課徵能源稅「在荷蘭一度電約八塊新台幣,在台灣台電一度電約二、三塊,差了快五塊錢,可是荷蘭政府還會另外收取每度四十塊新台幣的能源稅,與台灣差了快四十五塊錢,由此可知荷蘭政府利用提高扣稅金額,來讓人民因扣稅高,才會為了不要花費太多錢,而節省能源讓電費不要過高,也影響後來荷蘭人民從此對節能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跟台灣相比,台灣的電費和其他國家比較起來,台灣的電費真的低很多,導致台灣人都不節約能源,因為付的電費都是很便宜的,所以不會有濫用能源的想法。

綠建築也在荷蘭打造不一樣的風貌,台夫科技大學內留下一座勘稱經典的作品,台夫特大學圖書館,外觀充滿著綠色的色彩,原因是因為他們將圖書館的屋頂全部覆蓋一層綠草皮,然而使用綠屋頂有很多的好處一、達到隔熱和隔寒的效果,使得在炎熱的夏天變得清涼,寒冷的冬天便的溫暖,二、能夠將雨水回收再利用,把雨水拿來灌溉屋頂的植物,讓屋頂上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順便降低城市裡的熱氣。為了促進觀光請名建築師設計萊町屋,這位建築師本來就擅長廢料設計,利用儲氣罐和水塔打造旅人住宿必去的旅館,讓這個地方變得美不勝收,吸引許多遊客前來。

四、討論議題:
1.荷蘭能做到綠色生活,台灣能不能也要一套屬於自己的減碳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